紫柏大師(1543-1603),俗姓沈,名真可,字達觀,以號行,其先句曲人,父沈連,世居吳江(今屬江蘇省)。17歲出家于蘇州虎丘,20歲從講師受具足戒,初名柳溪和尚,因慈圣圣母賜予紫衣袈裟,晚號紫柏。有《紫柏全集》三十卷(又稱《紫柏老人集》),入《清藏》。 明萬歷元年(1573)至京師,參禪于遍融。南還至嘉興,恢復(fù)楞嚴寺(創(chuàng)于宋嘉皊,后屢有興廢)。后與憨山德清相會,兩人對談四十晝夜,目不交睫,成為至交。主張釋、道、儒三教一致。紫柏大師遍禮諸方,無剎不至,每見古剎荒廢,必志恢復(fù),始從楞嚴寺終至歸宗云居等,重興梵剎一十五所。 紫柏大師認為,尚存的梵莢本《大藏經(jīng)》,有的已模糊不清,且不易保管、流通,也不便閱讀,為 法寶 常存,慧命堅固,廣為流通大藏經(jīng),紫柏提倡刻印方冊大藏經(jīng)。于明萬歷二年(1584),獲得明神宗之母李太后的允準,與憨山大師等正式倡緣募刻大藏經(jīng)。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在五臺山妙德庵,以明《北藏》為基本,重校《南藏》,創(chuàng)刻方冊大藏經(jīng)?! 『笠虮狈胶?,遂輾轉(zhuǎn)南遷至杭州徑山寂照庵繼續(xù)刊刻,最后在浙江嘉興楞嚴寺刻定,因在嘉興楞嚴寺作為流通場所,因此大藏經(jīng)的冠名為《嘉興藏》,又稱《徑山藏》?! ∵@是我國佛教史上出版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漢文佛教大藏經(jīng),又因其裝幀是方冊線裝,故稱《方冊大藏》。 紫柏大師為人坦蕩,伸張正義、弘揚佛法,是眾信的楷模。在為搭救憨山大師出獄一事而晝夜誦經(jīng),四處奔波(因抗礦稅斗爭,憨山觸圣怒而下獄,后流放到今海南島),從紫柏大師的腑之言,可見大師的風(fēng)范與道心: 老憨不歸,則我出世一大負;礦稅不止,則我救世一大負;傳燈未續(xù),則我慧命一大負。若釋此三負,當(dāng)不復(fù)走王舍城矣! 后朝廷以 妖書 為名,將大師逮捕入獄。在獄中紫柏大師仍為民請命,剛直不阿,為伸張正義,為傳播佛法而視死如歸。于1603年12月17日死于獄中,壽六十一,臘四十一。先葬于慈慧寺外,后奉歸徑山,供徑山寂照庵。 紫柏大師與蓮池大師、憨山大師和藕益大師并舉,被譽為明代 四大高僧 而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