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預測科學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ISBN:7108013274作者:R.舍普(法)/等譯者:陳燕萍主編:王鴻良出版日期:2005-03-01版次:1開本:32開簡介:您設計劇情時,更喜歡準確的大概而不是錯誤的精確,是嗎?毫無疑問,我更偏向于前者。一個劇情實際上包含有三點:基礎、進展和最后情景。所謂基礎就是能在長期范圍內具有活力的現(xiàn)實形勢的代表(不是指預算的年度性或大選期限);然后,隨著我們向未來的邁進,逐步建立一棵可能的未來的大樹。例如,歐洲預計大約在1997年(或至少從現(xiàn)在起到1999年)實現(xiàn)貨幣統(tǒng)一。那么我們現(xiàn)在是否能肯定地說這種貨幣什么時候投入使用?如果不能肯定,那么勢必要進行“假如……那么”一類的推理:如果我們就五國實現(xiàn)貨幣統(tǒng)一(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德、法)……如果我們1997年或1999年開始實行,……如果我們干脆不統(tǒng)一貨幣了,……如果2000年再統(tǒng)一,……每一種假設都引出一種不同劇情的展開,因此關鍵在于開拓可能性的領域。但那樣的話會不會迷失在多種矛盾的前景中呢?對前景信賴程度的標準在哪兒?為什么會偏向于相信這種前景而不是那種?您問得有道理:道路的復雜性往往會使我們設想很多種前景,以致非但不能幫助決策者們作決定,反而會令他們不知所措,這就使得我們有必要進行刪減,最后只保留幾個有限的、最能充分地預示可能的未來的前景。那么怎樣篩選呢?這里又有爭議了。有人說:“應該計算一下可能性”,然后去開發(fā)一些數(shù)學儀器為此服務(不過這些儀器只處理最初的專家意見組成的信息),另一些人,包括我在內,認為這種可能性數(shù)學運算起不了多大作用,關鍵在于您所做的選擇能清楚地得到闡明。如果您想要您的那些預測性前景能對一個正常的決策者有用的話,應該給他介紹三五種可能性,但絕不能是1000種,否則就會使他因當今媒介所熟知的信息過度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