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克說明
一、 理化性質(zhì)
霉克為米色至奶黃色粉末,含三份以上結(jié)晶水,其熔點為280℃,微溶于水、甲醇,溶于稀酸、冰醋酸及二甲基酰胺,難溶于大部分有機溶劑,PH低于3或高于9時,其溶解度會有增高。由于它具有環(huán)狀化學結(jié)構(gòu),對氧化劑和紫外線較為敏感,故不宜與氧化劑和陽光接觸。
二、 活性和穩(wěn)定性
霉克在干燥條件下是極為穩(wěn)定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在室溫下穩(wěn)定且活性最強。其有效濃度取決于實際使用時的條件。能直接影響其穩(wěn)定性的因素是:pH,溫度,光照強度和是否有氧化劑及重金屬存在。
酸度 在稀釋懸液中,當懸浮液的pH值介于4 7時,霉克抑制霉菌、酵母菌和真菌的活性幾乎不受影響;如pH值低于3或高于9時,霉克抑菌活性會有損失,最高的可達30%。
溫度 霉克在室溫條件下相對穩(wěn)定且能耐受短暫高溫212ㄈ(100℃)。其活性的喪失是由于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被水解所致。本品如置于112ㄈ(50℃)以上,超過24小時后,活性的衰減有明顯的升高。
光照 不論是粉狀或懸浮液狀的霉克都應避免受到陽光的直接照射,紫外線可使本品的活性逐漸失去。
氧化劑 霉克不宜與氧化劑特別是氧化物或硫氫基化合物等接觸。因為氧化劑可使它發(fā)生氧化,導致抑菌活性下降。而抗氧化劑加入,可防止霉克被氧化。
重金屬 鉛、汞等重金屬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