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石又名 砂金或金砂閃礦,是一種含云母片或 氧化鐵礦物細片的 石英巖,因閃耀金星般的光芒而得名金星石,主要出產(chǎn)于費縣劉莊鎮(zhèn)西1.5公里的岐山,為輕微矽化的泥質灰?guī)r,內含硫化鐵結晶,大者如核桃,小者如米粒,金黃光閃,形狀各異,如同顆顆寶石鑲嵌在墨玉中,好象夜空中灼灼生輝的繁星,故名金星石。 1975年首先在岐山寺前水溪澗開采,金星石多為子石,一般由風化頁巖石皮包裹,系石之精華,俗稱石“結核”。此石分布共有3層:中層石最佳,色黑如漆,溫潤如玉。且金星繁多,有的呈層狀,有的如帶形,還有零星嵌入石中者,大小不一,分布奇特。金星硬度高于子石,形態(tài)大體分為圓金星、方金星、碎金星幾種。還有因金星形成的蟲蛀、灰點、異形、金銀線等。 用金星石制成的硯,著手生潤,滴水不干,磨墨無聲,發(fā)墨如油,澀而不損筆,既是在酷暑中墨汁也不易干涸。所以,自古以來稱金星石是制硯良材。傳說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酷愛此硯,后人又稱其為羲之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視金星硯為文房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