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的頭狀花序,外形與菊花相似,野生于山坡草地、田邊路旁。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野菊花含可廣泛用于治療疔瘡癰腫、咽喉腫痛、風火赤眼、頭痛眩暈等病證。同時又有很好的降壓作用,可用于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 野菊花性味歸經(jīng):微寒;辛、苦;歸肺、肝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漱口或淋洗。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采制:秋、冬季花初開放時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瘜W成分:含揮發(fā)油,油中含菊醇(chrysol)、菊酮(chrysanthenone)、 -蒎烯、樟腦、龍腦、樟烯等,尚含野菊花內(nèi)酯(yejunualactone)、野菊花素A(artoglasin-A)、刺槐甙(acaciin)、蒙花甙(linarin)、菊甙、木犀草素。藥理:1、抗病毒作用;2、抗菌作用;3、降壓作用;4、促進白細胞吞噬作用 傳統(tǒng)應用:頭暈目眩、目中黑花、散頭面游風,清肌中血熱,諸腫瘡瘍都可以用。常用于目赤腫痛,瘡瘍腫痛,肝陽上亢的頭暈目眩等。 臨床新用途:1、治療急性結膜炎;2、治療高血壓;3、治療闌尾膿腫;4、治療口腔潰爛癥;5、治療腮腺炎;6、治療下肢疔瘡;7、治療急性腭扁桃體炎;8、治療淋菌性陰道炎;9、治療外陰炎 存放方法: 置陰涼干燥處密閉保存(如果不常飲用,夏天建議存放冰箱內(nèi)密閉保存) 野菊花飲用方法野菊花外形獨特,色澤金黃,滋味甘醇,香高持久,飲用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益肝明目,寧心安神,降壓減肥等功效,是四季兼宜的飲品,更是炎熱夏季防暑降溫、清熱解毒的理想飲料。功效與驗方 預防感冒、腦炎、百日咳野菊花6克,用沸水浸泡20分鐘,煎30分鐘,代茶飲。 濕疹、皮膚瘙癢用苦參、白蘚皮、野菊花各30克,黃柏、蛇床子各15克,煎汁,倒入浴盆中,加溫水到能夠浸漬患處為度,每日洗浴1次,每次浸泡30分鐘。其他應用 多種中成藥都含有野菊花。有一種稱為菊花腦的野菊還可作為蔬菜食用,其嫩莖葉可涼拌、炒肉或作藥膳;用野菊花做成的枕頭,清香宜人,具有疏風清熱、明目的作用,開發(fā)的產(chǎn)品有野菊花蕎麥健康枕、野菊花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