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介紹: 鐵觀音茶葉因茶樹的名稱而得名。鐵觀音茶樹原產于安溪縣西部的 內安溪 。其產區(qū)群山環(huán)抱﹐峰巒綿延﹐常年云霧彌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西北有閩中大山為屏障﹐阻擋冬季干燥寒風侵襲﹐東南臨臺灣海峽﹐在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下﹐年均氣溫為15~18.5℃﹐年均無霜期長達292天﹐年降水量1700~1900毫米﹐相對濕度78%左右﹐土壤大部份為酸性紅壤﹐土層審后﹐有機物含量豐富﹐享盡天時地利﹐乃生產優(yōu)質茶樹的頂好地方。 鐵觀音制作嚴謹,技藝精巧。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開彩,一年可采制春、夏、暑、秋四季。茶葉品質以秋茶為最好,春茶產量最多,約占年產量的40-45%;秋茶香氣最濃,俗稱 秋香 ,產量約占15-20%。鮮葉采摘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后,頂葉剛展開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采下二、三葉,并注意做到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片,不帶魚葉和老梗,還應注意不同生產地帶及不同采摘時間的茶葉不能混雜。鐵觀音當中的觀音王介紹: 所謂 觀音王 就是 極品 或者 特級 的另一叫法。談及 觀音王 ,就得先了解安溪鐵觀音賽?! 〔柰踬愒从诠糯?斗茶 ,又稱 茗戰(zhàn) 。民間 斗茶 的習俗始于唐代,宋之后在福建民間廣為流行。清朝初期,由于制作技術的成熟,從而衍生了 功夫茶 的沖泡方法,也給 斗茶 注入了新鮮血液。到了清末民初, 斗茶 逐漸發(fā)展成為有組織、有規(guī)模的名茶評比活動,評出的第一名稱為 觀音王 。此后,民間習慣上把有組織、有規(guī)模的名茶評比活動稱為 茶王賽 ?! ‘斀竦陌蚕?茶王賽 ,既保留了傳統(tǒng)的一面,又融入了時代的精神,成為茶文化中一道獨特的景觀。1993年以來,先后在廈門、廣州、上海、北京、長沙、香港、澳門等地舉辦 茶王賽 及其系列茶事活動,實現(xiàn) 茶王賽舉辦到哪里,哪里就有觀音王 的設想,有力地拓展了茶葉市場。隨著 觀音王 及系列茶事活動的舉辦,韻味獨特、品質超群的觀音王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安溪 茶王賽 的高潮是 茶王 的出爐,在每次的茶王賽上評出第一名的鐵觀音茶樣,人們就稱之為鐵觀音 茶王 ,也是平時我們所說的 觀音王 。 觀音王 的產生需從村、鄉(xiāng)(鎮(zhèn))、縣層層篩選、嚴格把關,由眾多的參選茶樣中脫穎而出。獲此殊榮實在不易,其數量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