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YY大張旗鼓宣布進入在線教育,挑戰(zhàn)新東方4個多月后,新東方終于公布了它的互聯網盟友——騰訊。
新東方昨日發(fā)布通知,與騰訊成立北京微學明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合資公司的第一款移動應用產品將于今年年末推出,將會在騰訊的線上渠道以及新東方的線下學校推廣。
隨著騰訊的入局,加上此前百度注資傳課網、萬學教育,阿里領投的在線教育網站TutorGroup以及淘寶同學上線,BAT三巨頭開始在在線領域短兵相接。
在易觀國際分析師郭陽看來,BAT平臺布局也已初具規(guī)模,他們的介入使得整個在線教育行業(yè)進入白熱化競爭時代。
傳統(tǒng)教育遇上互聯網
![](http://www.bloc828.com/file/upload/201408/01/10-05-59-99-24476.jpg)
“寧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來成功的基因里。”這是去年年底新東方20周年時,俞敏洪放出的豪言。
但之后不到三個月,YY便宣布推出在線教育品牌100教育網,將在兩年內投入10億元人民幣用于建設在線教育。其中,用于啟用在線教育新平臺的獨立域名100.com就花費95萬美元。
很快,大規(guī)模的挖角行動開始。100教育官網顯示,首批強化班由8位名師組團,負責托福和雅思的口語、寫作、閱讀、聽力。值得注意的是,8位名師中,有7位曾在新東方任教。
YY與新東方的爭斗,正是互聯網公司向在線教育領域滲透的縮影。這讓當時的新東方股價三天下滑了14%,而對應的是YY股價8%的上揚。
與此同時,新東方與騰訊的合作傳聞已久。
今年3月初,就有傳聞稱騰訊與新東方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在去年年底就已經確定合作。
而工商注冊信息顯示,北京微學明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3日,注冊資本3000萬元,出資方為北京新東方迅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利通產業(yè)投資基金有限公司。
其中,俞敏洪任董事長,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湯道生、騰訊戰(zhàn)略發(fā)展部總經理林?驊以及新東方在線CEO孫暢為董事,孫暢同時為法定代表人。
而在上周新東方公布的財報披露,新東方與騰訊已經達成戰(zhàn)略合作關系,由旗下的子公司迅程出資并擔任其控股股東,共同研發(fā)獨特的移動英語學習產品,利用新東方豐富的教育內容資源,以及騰訊的互聯網技術與滲透率。
通過整合雙方的優(yōu)勢資源,新公司將專注于開展移動學習業(yè)務,新東方主要負責教研成果、教學內容與教師資源的提供,騰訊負責技術研發(fā)與推廣通道資源的提供。
雙方在此次合作中都投入大量資金,第一款產品將于2014年末推出,首先會推出移動應用產品,將會在騰訊的線上渠道以及新東方的線下學校推廣。
“騰訊的優(yōu)勢在于產品契合度,視頻點播、直播的即時互動形態(tài)與騰訊的特性十分貼近。”郭陽對記者分析,他預計,未來新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會員服務、移動廣告、課程付費等。
BAT逐鹿在線教育
在線教育是少數未被互聯網巨頭開墾的領域之一,而其O2O的特性也成為巨頭們欲爭奪的戰(zhàn)略資源。隨著騰訊的入局,BAT開始在在線教育領域短兵相接。
騰訊此前對在線教育的布局還是以視頻直播和自身產品的交互特性結合為主。此前,騰訊借助QQ等其他自身客戶端產品,增強互動性,在新推出的QQ2013新版本中,一大變化就是新增了視頻互動功能,以及“PPT演示”、“播放影片”等功能的QQ群視頻,這被外界視作是做好成為在線教育平臺的準備。
到了今年4月,低調推出的騰訊課堂,作為開放式的平臺,計劃吸引線下教育機構入駐,而本次與新東方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也為騰訊的在線教育注入強勁動力。
而百度目前的做法是多點建設平臺,加上多點投資的切入模式。
2012年10月,百度上線百度文庫課程專區(qū),對上線教師實行認證,提供“視頻+文檔”式的在線課程資源,之后低調上線教育頻道,以平臺的方式切入在線教育。直到今年年初,百度教育頻道新增了一個全部基于視頻課程的模塊“度學堂”,由入駐的教育機構免費提供視頻課程。
到了今年7月初,有業(yè)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透露,百度已投資教育機構萬學教育,華興資本擔任了此次C輪融資財務顧問。記者看到,萬學教育已經獲得百度的三級域名,該頁面標注為百度教育萬學教育聯手合作的考研超級智能云學習課程。
而YY的做法類似于在線教育領域的淘寶,老師對應賣家,用戶對應買家。在100.com平臺上,老師開一個視頻直播房間,直接與用戶互動。
阿里巴巴的做法是垂直切入+開放平臺整合。它領投了B輪融資的在線教育網站TutorGroup切入的是英語培訓領域;此前,阿里旗下的淘寶已開通了主打視頻直播的“淘寶同學”平臺。
而為什么大量資本和互聯網巨頭紛紛涌入在線教育市場?
艾媒咨詢CEO張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外部環(huán)境已經成熟是主因。
“學生和白領成為目前教育的主要客戶群體,前者是剛需,后者則是提升自我價值,但由于工作的限制,往往無法分身去學習。能滿足碎片化學習需求的在線教育,為此提供了大量契機。從資本的角度,投資者更愿意尋找并未廣泛開拓的市場,與互聯網相關的領域在線教育、移動醫(yī)療也成為投資者追逐的熱點。”
但在線教育市場相對“慢熱”,對教學的內容質量和產品的交互有很高的要求,初期投入成本較高,目前多數仍在燒錢,尚處初級階段。
不過基于IMediaResearch數據分析,未來幾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將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1600億元。
而國泰君安證券則測算,到2017年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目前的三倍。一方面,我國教育行業(yè)支出與GDP比值不到美國的一半,僅為印度的3/4,未來教育支出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我國互聯網滲透率由2008年的23%提升至2013年的45%,隨著互聯網的快速興起,教育從線下逐漸轉移到線上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