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扯扯時下互聯網巨頭們的公關優(yōu)劣,其實算不上孰優(yōu)孰劣,僅是類型分析而已,權當局外人的閑扯淡,呵呵一樂而已。
先扳指頭數數如今的互聯網大佬:明星企業(yè)如BAT(百度、阿里、騰訊)、360、小米、京東,老牌子是三大門戶(新浪、搜狐、網易),游戲這塊盛大原來是領頭羊,其他互聯網企業(yè)在其各領域可能也有特色,不過后面有同類時歸類,此不細表。
上述諸位明星企業(yè)中,以公關來看,業(yè)內好象有種說法是阿里排第一,360為第二,無論如何,好象是這兩家企業(yè)目前的公關實力感覺頗為強大,而其他一些巨頭雖然也是人才濟濟,但公關市場影響好象略遜一籌。
事實上從業(yè)務規(guī)模以及市場影響力來看,BAT顯然目前實力最為雄厚,然為何在公關上排名不見如此?先分析一下為何會出現阿里、360領先的感覺。
阿里與360在業(yè)務上性質并不相同,一為電商,一為互聯網安全,當然360現在還弄搜索等業(yè)務,但主要是安全這塊。雖然兩家企業(yè)業(yè)務不同,但在公關領域都給人以走在前列的感覺,其原因何在?
事實上阿里現在的幕后(董事長)當家人馬云與360如今的當家人周鴻祎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就是主動扮演了公關代言人的角色,由于其明星效應,他們的一言一行倍受媒體關注,也因此搶了媒體不少版面。
而從這兩家對外的幾次“戰(zhàn)爭”來看,無論是馬云還是周鴻祎,無不是親自上陣,搖旗吶喊。這從阿里與騰訊的“戰(zhàn)爭”以及各種帶3的大戰(zhàn)中都可以窺得。因此從此一點來說,阿里與360的公關基因來說,其實有相似之處,都是“老板型公關”(自定義,呵呵)。
與之相比,BAT中另兩家巨頭百度與騰訊的類型相似,這兩大巨頭的老板都是身藏幕后,由下屬出面迎敵。不分析原因,從外界來看,反正這是一種直觀表現。
分析完BAT以及360,事實上時下互聯網領域的公關全局基本就可分為兩大類:“老板型”與“下屬型”,這叫法可能不是非常準確,也就表達個大概意思。還有一些公司可能是處于這兩者之間,由于這兩種比較明顯,所以就以此分為兩類。也不知這種分類是否適合其他行業(yè)。
以此分類,其實很多互聯網公司就可以往上去靠,如小米的“雷布斯”、當當的李國慶、互聯網前十年中風頭很高的搜狐張朝陽都可以歸為老板型。京東的劉強東有一段時間也有此特征。其他老板藏于幕后者則可多歸為下屬型。
市場競爭,本來就是為各自利益而戰(zhàn),一定是各有各的道理,就看站在哪個角度來談,就看誰能贏取大多數民眾的同情分。
以此對比,試想“老板型公關”與“下屬型公關”交戰(zhàn)時,誰最易博得眼球,道理不言自明。而如果一個老板個性獨特,言語、行動又極具有殺傷力、轟動性,這在公關戰(zhàn)中更是如魚得水。這其實也恰是媒體所需要的“猛料”,互聯網初期的張朝陽、如今的周鴻祎、馬云無不是此中的代表。
而接著這個問題深入一步分析,下屬型公關與老板型公關交戰(zhàn)時,是不是就無獲勝機率?沒有翻盤的可能?答案肯定是未必。
熟悉中國象棋的人都知道,車、馬、炮、兵各有其用,并非哪個必勝,不同時局,各子皆有其叫殺絕技。
年前與一業(yè)內高層閑聊時侃出一招,下屬型公關公司是否能采用一法,如在內部培訓一“老板公關代言人”,此人個性十足,言語又極具煽動性,同時又能充分領會、傳達老板之思想,兩軍開戰(zhàn),由其出馬,可與對方角逐。
當然棋無定法,市場競爭、公關戰(zhàn)其實也沒有固定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相時而動,臨危而變可能各類型公關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而對于一種模式、類型如果多次突破無果,那可能就需要改變戰(zhàn)略、戰(zhàn)術了。
而無論何種公關戰(zhàn)略戰(zhàn)術,對于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目的無非是將其業(yè)務做大做強,任何戰(zhàn)術,如果沒有背后強大的業(yè)務支撐可能都只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