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紐西斯通訊社12月2日報道,韓國關稅廳2日發(fā)表的“2014年泡菜材料與泡菜進口動向資料”表明,韓國2014年泡菜材料進口量高于2013年,其中大部分原材料為中國產。
? ? ?據報道,數據顯示,今年泡菜腌制材料進口量同比增長2.9%,達2.1萬噸。在泡菜材料進口國中,來自中國的進口量最多。同期,泡菜進口量同比減少1.0%,為1.4萬噸。
? ? ?據了解,不同材料中,鹽進口量同比劇增約70%,達1.3萬噸,其中中國產占比為98.9%;辣椒類進口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6.2%,其中50.7%從中國進口;大蒜進口量同比減少44.8%,為1600噸,全部從中國進口;蘿卜進口量同比減少22.0%,為750噸。白菜進口量則為零。
? ? ?韓國關稅廳官員表示,今年越冬泡菜腌制材料總體比前一年增網購碰到虛假打折,相信很多參與網購的消費者都或多或少地碰到過。此前沒有法規(guī)加以限制,消費者碰到此類情況往往只能自認倒霉。不過,這種局面有望在近期被打破。記者最近了解到,國家工商總局近日發(fā)布了《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擬對虛構原價、虛假優(yōu)惠折價等6種不正當手段促銷予以禁止。
? ? ?虛假打折難再“瘋狂”
? ? ?“名為購物節(jié)促銷,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高新區(qū)居住工作的李卓穎最近就遇到了這么一件事。今年“雙11”期間她在某網購平臺上花220元買了一件原價500多元的衣服,沒想到之后無意間翻看成交記錄時,卻發(fā)現(xiàn)兩個月前這件衣服價格僅為228元。“‘雙11’的促銷價格和之前的價格差不了幾塊錢,還自稱是5折優(yōu)惠,這明擺著就是先提價再降價嘛。”李卓穎認為,電商這種促銷方式太不厚道。
? ? ?李卓穎碰到的情況并非個例,各類電商網站虛假打折的報道近兩年屢見報端,但記者發(fā)現(xiàn),由于此前沒有法規(guī)加以限制,往往消費者碰到此類情況只能自認倒霉。不過,這種局面有望在近期被打破。
? ? ?記者日前在國家工商總局官網看到,國家工商總局正對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向公眾征求意見,征集意見截止日期為12月8日。意見稿對商品標示內容與實際不符、虛構原價和降價原因等6種不正當促銷手段提出“禁令”。這意味著,今年各電商的“雙12”促銷,有可能會在此規(guī)定的規(guī)范下進行。
? ? ?網購市場將進一步凈化
? ? ?在消協(xié)公職律師岳文敏看來,網購碰到虛假打折的事情近兩年屢見不鮮,不少消費者深受其害。她認為,《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guī)定》一旦正式出臺,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將有規(guī)可依,虛假折扣有望被關進法治的“籠子”里,這將進一步凈化網購市場,推動電商行業(yè)良性發(fā)展。同時,也可以促進消費者摒棄“甘吃啞巴虧”的心態(tài),形成法治觀念,主動投訴舉報,減少經濟損失。
? ? ?業(yè)內人士表示,雖然《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guī)定》即將出臺,但要真正遏制虛假打折、解決網購亂象,除了政府完善法律法規(guī)、落實監(jiān)督執(zhí)行之外,電商平臺也要起到監(jiān)管責任,對虛假打折等亂象迅速處理,同時完善暢通賠付投訴渠道,真正讓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物無后顧之憂。加,而泡菜進口則小幅減少。其中,中國產的原材料到完成品非常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