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歲末,在今年賺得盆滿缽滿的電影市場里,中國動畫電影卻難以樂觀。雖然逐漸走出虧本困局,但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口碑與票房依然不敵進口動畫。
![](http://www.bloc828.com/file/upload/201312/06/09-10-23-17-24476.jpg)
據藝恩咨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國內上映中外動畫片30部,其中,進口動畫片7部,合拍2部,國產動畫片21部,總票房超過16億元。
![](http://www.bloc828.com/file/upload/201312/06/09-09-39-12-24476.jpg)
![](http://www.bloc828.com/file/upload/201312/06/09-10-23-17-24476.jpg)
![](http://www.bloc828.com/file/upload/201312/06/09-10-28-92-24476.jpg)
這其中,7部進口動畫片總票房達9.63億元,占比約62.37%,剩下的23部國產加合拍的動畫只有5.81億的票房。呼聲最高、票房最好的進口動畫《瘋狂原始人》入賬3.9億,而中國票房最高的本土動畫《喜氣羊羊過蛇年》,其1.2億元的票房收入甚至不及進口動畫的平均票房。雖然12月份還有3部動畫上映,但是國產動畫頹勢難挽,難敵國外動畫的沖擊。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fā)展研究院研究員齊驥認為,本土動畫電影在內容創(chuàng)意、產品創(chuàng)新、科技驅動和品牌塑造方面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足,掌握關鍵技術和自主品牌的企業(yè)數量不多,亟待進一步推動戰(zhàn)略轉型和模式創(chuàng)新。此外,動畫產業(yè)的集中度較低,動畫產業(yè)園區(qū)熱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產業(yè)集聚,但規(guī)模效應尚未充分顯現,甚至催生了追逐貼息優(yōu)惠、國家補貼的“政策候鳥”型動畫企業(yè)不斷遷移。
在21部本土動畫里,“叫好又叫座”的動畫電影少之又少。齊驥認為,這是由于電影票房的盈利模式和投資模式對尚處于成長階段的中國動畫并不有利。院線和影院為了獲得更高利潤,往往將更頻繁的放映周期和更持久的放映檔期預留給商業(yè)電影,而國產動畫上映的預期效果幾年來一直不夠理想,當然難以吸引院線和影院投入更多的資源。
此外,中國動畫的成本大部分用于影片本身的制作,而在宣傳營銷環(huán)節(jié)投入不足,這也造成國內觀眾不熟悉低成本運作的動畫電影。對于許多國產動畫而言,其在制作環(huán)節(jié)已經遭遇資金鏈斷裂等重重困難,在完成影片制作后,難以有更多的資金支持電影的宣傳。
有業(yè)內觀點認為,現行文化政策中尚未對院線播映領域做出具有針對性的動畫電影配額政策,因而國產動畫電影便缺少獲得廣泛群眾認同的機緣,缺少贏得市場和口碑的機會,從而與好萊塢動畫電影之間形成了明顯的“馬太效應”。
“缺少漫畫作為基礎和鋪墊,難以在短時期內贏得消費者的認同也是制約中國動畫產業(yè)做強做大的重要瓶頸。” 齊驥認為,在中國動漫分家,動畫產業(yè)和漫畫產業(yè)二者之間缺乏相互重疊和補充,這道裂隙也直接導致中國動畫電影先天不足。
對于國產動畫電影未來的發(fā)展,藝恩咨詢高級分析師楊舒婷仍然抱有一定期待:“動畫電影一直以來是國內文化產業(yè)政策扶植重點,政策利好以及其自身具備的市場潛力也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國產動畫在內容創(chuàng)意層面以及技術支持的短板制約了整個動畫產業(yè)鏈條的發(fā)展。”
楊舒婷認為,國產動畫電影應強調以內容為王,在創(chuàng)意和技術兩方面取得提高,這才有可能推進動畫產業(yè)的價值開掘,并向衍生品、主題公園等產業(yè)終端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