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超八成的電企實現盈利,賺錢能力大增;而有近九成的煤企凈利大幅下滑
隨著2013年三季報披露即將落下帷幕,煤電業(yè)上市公司三季報開始密集披露。
根據數據統(tǒng)計,截至10月30日,共有47家電企發(fā)布了三季報。
其中,有8家公司虧損,其余39家公司全部實現盈利,占比為83%。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8家虧損的公司中,多是熱電和水電類公司。
受益于煤價大跌,電企賺錢能力大增。
數據顯示,豫能控股前三季凈利為2.29億元,同比大增13倍,實現扭虧為盈;長源電力實現凈利5.4億元,同比增6.7倍;建投能源實現凈利5.09億元,同比增4.7倍。
此外,凈利同比翻倍的公司有14家公司。
豫能控股表示,前三季度業(yè)績同比扭虧的主要原因是,煤價下降使單位售電成本同比下降,主營業(yè)務盈利能力增強,以及成本費用支出同比下降。
在這47家電企中,最賺錢的是華能國際,前三季度凈利為91.87億元,同比增119%;其次為國電電力,凈利為49.35億元,同比增110%;大唐發(fā)電凈利為36.74億元。
不難發(fā)現,上述公司三季度凈利大增的主要原因均在于生產成本煤炭價格的不斷下跌。
但是,在電企業(yè)績一片飄紅的三季報面前,也有公司很不“爭氣”,盡管煤價大跌,但仍舊虧損。包括華銀電力、華電能源、大連熱電、黔源電力、惠天熱電等公司。
昨日晚間,華銀電力發(fā)布的三季報顯示,2013年1月-9月,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51.57億元,同比下降8.38%;凈利潤虧損1.08億元。
對此,華銀電力稱2013年四季度公司發(fā)電量較三季度基本持平,但因電價政策調整和大用戶直供電影響,預計四季度發(fā)電業(yè)務盈利水平有所降低,預計至下一報告期末累計凈
利潤仍將虧損。
除了華銀電力,華電能源前三季度虧損1.76億元,岷江水電虧損1.11億元,深南電A虧損1.97億元。
同時,煤企的三季報發(fā)布也接近尾聲,截至10月30日,共有32家煤企發(fā)布了三季報。
從電企和煤企的三季報來看,兩個行業(yè)可謂冰火兩重天。一邊是悶聲發(fā)大財,一邊是虧損或是凈利大降。
數據顯示,這32家發(fā)布三季報的煤企,幾乎“全軍覆沒”,28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占比高達88%;僅有4家公司凈利同比實現了增長。
其中,安泰集團前三季度凈利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344%,遠興能源同比下降260%,寶泰隆同比下降146%。
前三季度凈利下降超過五成的公司還有平莊能源、鄭州煤電、恒遠煤電、上海能源、盤江股份等公司。
持續(xù)下跌的煤價使多數煤企的業(yè)績大幅下跌,甚至虧損。
兗州煤業(yè)虧損最為嚴重,前三季度虧損5.88億元,煤氣化虧損3.09億元,遠興能源虧損1.86億元,安泰集團虧損9949萬元。
煤氣化三季報稱,報告期受國家宏觀經濟和煤焦市場環(huán)境的影響,公司主要產品原煤、精煤價格持續(xù)低迷,庫存增高,致使公司經營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
同樣,恒源煤電也表示,因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煤炭市場行情持續(xù)疲軟,煤價下跌致使公司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
從煤企三季報不難發(fā)現,其他煤企業(yè)績虧損的原因也基本相似,就是煤炭市場供過于求,市場低迷,煤價不斷下跌。
此外,根據數據顯示,煤企中最賺錢的還是中國神華。前三季度實現凈利336億元,但同比減少7.89%;其次是中煤能源,前三季度實現凈利31.82億元,同比減少54.19%。
中國神華和中煤能源在煤企中的業(yè)績遙遙領先,其他煤企的盈利能力與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潞安環(huán)能前三季度實現凈利12.46億元,大有能源實現凈利11.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