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門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總統奧巴馬徹底取消本月初的亞洲四國之行,關門風波從內政累及外交。人們難免心生疑問,美國政府關門到底能有多大事?
站在美國人的角度來看,國會兩黨因新財年預算之爭導致政府關門,既是大事,也是小事。
政府關門,確實使美國百姓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爭斗雙方莫不是希望由此觸發(fā)民怨,并引導民怨集中到對手身上,從而迫使對方讓步。
就以國家公園等熱門景點關門為例,各大國家公園景美價廉,可謂美國納稅人的“福利”。政府關門觸及納稅人“福利”,實屬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10月3日晚發(fā)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約87%的美國人對華盛頓政治圈的做法不滿,其中感到“憤怒”的占43%。
如此看來,事的確“鬧大”了。
不過,此次聯邦政府關門的都是非核心部門。在美國,政府停擺不是新鮮事,累及外交也非頭一遭。1995年11月,時任總統克林頓也因處理政府關門一事取消赴日本出席APEC會議。美國民眾對此早就見怪不怪,看客心態(tài)十足,深知這看似性質嚴重的政府關門事件實乃鬧劇一樁,看穿了民主、共和兩黨陣營的政治紛爭以及華盛頓政客綁架政治的老套路。去年大選年期間,人們更是看了太多黨爭導致的不作為。兩黨可謂“只要你支持就是我反對”,最終迫使一系列政策難產。
當然,政府關門一事也免不了遭遇美國各大脫口秀“名嘴”幽默“吐槽”。柯南?奧布賴恩挖苦道:“準備好迎接政府關門吧,盡管沒什么明顯分別。”戴維?萊特曼笑問:“你關心這事嗎?我還以為他們早就關門了。”
如此看來,關門也算小事。
關門,可大,也可小。就國會兩黨而言,集體丟臉是小,一方能贏是大。就經濟損失來說,上次關門導致14億美元損失看來不小,相比于十幾萬億美元的美國經濟總量而言又真不算大。就政府預算來說,導致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短期關門還屬“可忍”范疇,但若下階段捆綁上政府債務上限問題乃至觸發(fā)債務違約,問題可就真的很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