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在“青少年時期”會經歷數次重要變化。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過去18年中,一顆距離地球4250光年的巨大原恒星正在經歷戲劇性的變化。
1996年,科學家使用射電望遠鏡觀察了一個名為w75n(b)的恒星形成區(qū)域,該云狀物中的一個天體—vla2,有微乎其微的結構:它的磁場沒有固定到特定方向,而且來自該恒星的電離物質流(該恒星版本的太陽風)以相似的速度向各個方向噴涌。
但去年的觀測結果暗示,該原恒星的恒星風在其極點流動得更快(如圖),近日,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稱,該天體的磁場開始與其周圍更大的氣體和塵埃云相匹配。研究人員解釋稱,當遭遇盤繞在周圍的環(huán)形塵埃和氣體盤時,從該原恒星赤道噴涌出的物質流速度大幅減緩。
團隊成員預測,在未來數十萬年中,w75n(b)-vla2將進化成一顆質量約為太陽6倍的恒星。1996年,形成于相同物質云中的另一顆原恒星—w75n(b)-vla1,已經擁有一個有序的磁場,因此恒星演化會走得更遠,部分原因是它的質量更大。
持續(xù)觀察該云狀物中的少數大質量原恒星將進一步闡釋恒星形成早期階段的信息,幫助科學家調整有關恒星如何進化的模型。(張章)
《中國科學報》(2015-04-07第2版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