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成為了中國體育最“熱”的一個月。10月18日,央視新聞頻道在北京馬拉松開賽前夕以“聚焦跑步熱”的專題報道了國內火熱的跑步現象,第二天,30000跑者就在 PM 2.5指數“嚴重爆表”的天氣中從天安門廣場跑向鳥巢 -- 這只是2014年北京馬拉松賽報名總人數的一半。
?![](http://www.bloc828.com/file/upload/201410/30/08-59-00-74-24476.jpg)
![](http://www.bloc828.com/file/upload/201410/30/08-59-00-74-24476.jpg)
30000人無視霧霾跑2014北馬?
10月20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在各大網媒正式發(fā)布,并提到“鼓勵可穿戴式運動設備、運動健身指導技術裝備、運動功能飲料、營養(yǎng)保健食品藥品等研發(fā)制造營銷”,預示著從技術到產品、從需求到市場,可穿戴設備將成為體育產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跑步將成為這個產業(yè)全面起步的突破口。
這一切,離11月2日2014上海馬拉松賽不到兩周;就在10月27日,“上馬”官網出現200多萬人/次在線爭搶18000個名額,一度導致網絡擁堵。而11月23日的2014年廣州馬拉松賽盡管有備而來,報名人數也突破了50000人。
“社交” 2000萬跑者的源動力
2013年,隨著跑步熱的雪崩式蔓延,“可穿戴設備”成為了跑步愛好者最經常提到的詞匯。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跑者不但急切地想要用上新興技術,甚至希望能邀請身邊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一起跑。
央視新聞頻道專題中提到的咕咚,已經擁有2000萬用戶。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兼 CEO 申波和他的團隊正在加速 App 的功能迭代,力求不斷提升用戶體驗。現在咕咚 App 可以準確監(jiān)測運動路程、步數、消耗熱量、跑步路線,同時還能尋找身邊正在跑步的人,發(fā)起跑步比賽,和更多的人一起跑,把運動社交的樂趣真正帶給“咕咚”的用戶,未來 App 還會加入更多的社交功能。
咕咚創(chuàng)始人兼CEO申波?
申波表示,咕咚 App 想傳遞給所有人這樣一個信息:運動最大的魅力不僅在于鍛煉,還在于分享,能激發(fā)人的沖動和參與感。于是 App 打造的運動社交模式一直在持續(xù)塑造樂于分享、樂于參與的氛圍。“當你看到朋友圈、社交媒體充斥著關于跑步的路線和成績,你一定會被嚴重刺激到的。”
短短4年時間,跑步熱已經從民間向專業(yè)賽事“入侵”,在咕咚 App 的線上社區(qū),每周有超過500場各種跑步競賽在舉行,同時還催生了不少跑團在全國各地自發(fā)組織跑步活動,參加各種大型賽事。申波還舉了一個例子,今年5月央視《新聞1+1》曾經報道,作為中國第一大馬拉松賽事,北京馬拉松的30 000個名額在2010年報滿用了兩個月,到2013年只用了13個小時。主持人白巖松當時就預言“2014年北馬最終會搖號決定參賽資格”。
“使用體驗”催生高層次消費欲望
適用于跑步的可穿戴設備目前并不僅僅限于智能手機。耐克 FuelBand、FitBit 在內的各種手環(huán)產品早已被熱捧,就算價格高達千元,也擋不住跑者的購買熱情。就連以生產游戲鼠標鍵盤享譽世界的 RaZER,也迫不及待地在 CES2014上發(fā)布了手環(huán) Nabu。
而集成了四個傳感器的蘋果 Apple Watch 內建了“活動”與“體能訓練”軟件,用于監(jiān)測用戶每天活動和體育訓練的情況,對市面上的智能手環(huán)和智能手表產品將造成難以預計的沖擊。
蘋果Apple Watch幾乎是可穿戴設備的最高水平?
這可能是可穿戴設備關于“用戶體驗”的最高訴求。曾任百度產品副總裁的俞軍說過,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因人而異、因時而變,也許很多產品可以讓用戶付出最小的成本滿足需求,但在蘋果這樣的設計巨頭面前,用戶的體驗需要高昂的支出,獲得的滿足感和舒適感也是空前的。
相比之下,跑鞋、運動服裝、營養(yǎng)保健食品藥品等快消品隨著跑步熱的升溫深入人心,提供的用戶體驗更直接有效。跑步曾經是最經濟、最大眾化的運動方式,然而在更科學的運動理念驅動下,一個工薪家庭在跑步方面的單人年支出極有可能達到5000~8000元人民幣,其中超過30%的比例要投資在可穿戴設備上。
現在很難說到底是跑者的興盛帶動了可穿戴設備的快速發(fā)展,還是這個領域的技術應用能力助推了跑步熱的興起。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可穿戴設備從各方面對跑者的體驗優(yōu)化作用,極大地豐富了跑步這項運動所具備的的內涵。
相關機構的統(tǒng)計數據標明,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00億元,在體育產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可穿戴設備將成為生態(tài)鏈的第一層級,將運動社交和產品體驗完整地呈現在數以億計的跑者面前。